溝通,不再只是「說清楚」,而是能「促進行動」的職場超能力。
真正厲害的主管,不只把話說出口,更讓人「願意聽、主動做、共同贏」。
為什麼你明明講清楚了,還是出現誤解與落差?
這些問題,你是否也遇過?
- 「我以為你知道」變成工作中最常聽見的藉口
- 任務執行過程總是出現資訊遺失、責任不清
- 跨部門合作效率低,開會很多、成果很少
- 明明給了回饋,部屬卻沒有行動改變
其實問題不在表達能力,而是你需要一套真正能「打通團隊思維」與「轉化人員動能」的創新溝通術。這堂課,專為主管、PM、協作團隊與內部講師設計,協助你突破傳統溝通瓶頸,建立能夠落地、轉化、共創的萬用溝通力。
六大核心模組|讓你從會說話,進化為會帶動團隊的溝通者
1、破解溝通障礙:從根本解決內耗與誤解
- 掌握溝通障礙的四大成因:語意落差、立場偏見、責任模糊、訊息遺失
- 用「回聲策略」確認訊息接收無誤
- 建立溝通防呆SOP,降低溝通成本
2、強化協作效率:資訊不落地,就等於白說
- 透過具體回報模板與同步策略,避免訊息遺失
- 建立團隊默契語言:明確、簡潔、可追蹤
- 用協作看板/雙向同步建立資訊整合場景
3、建立責任邊界:溝通不是推責,而是分責
- 設計清晰「責任邊界表」,避免責任浮動與錯位
- 拆解「我以為 vs 主管以為 vs 事實」三角誤區
- 用溝通讓角色明確、流程分明、任務有主
4、教練式領導溝通:帶出責任感,而不是壓力感
- 以提問引導為核心,強化部屬自主判斷與行動力
- 結合教練模型(如GROW)進行任務追蹤與進度輔導
- 練習轉化語言:從命令式轉為促進式對話
5、結構化回饋:讓建議成為行動,而非壓力
- BICA 模型:行為(Behavior)、影響(Impact)、後果(Consequences)、行動(Action)
- 練習正向回饋與成長型回饋的語氣差異
- 幫助部屬從被動修正轉為主動實踐
6、團隊實作與共創演練:讓學習變成產出
- 小組角色扮演與任務演練,現場練習跨部門溝通橋接
- 用任務導向共創專題,整合溝通與執行力
- 體驗從「對話」到「合作」的完整轉化流程
課程效益:打造「說了有用」的溝通文化
✅ 減少內耗與誤解,提升工作協同效率
✅ 幫助主管轉化為教練型溝通者
✅ 建立清晰分責文化,讓任務不再落地失誤
✅ 提升團隊的向心力、信任度與自我驅動力
這堂課,將為你與你的團隊打造一套可複製、可實踐的高效溝通策略,讓說話變有感、合作變順暢、成果能共創。
適合參加對象:
- 團隊主管、部門主管
- 跨部門專案負責人、PM
- 企業內訓講師、HRBP
- 組織變革推動者、L&D夥伴